今年4.15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为进一步推动核安全教育,常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知乎城市常州,开启一场「核」你有关的科普行动。本期推文,我们一起发现身边的核谣言,并打破这些谣言的枷锁吧。
你听过哪些关于“核”的离谱谣言?“变电站有辐射致病““核电站会爆炸成原子弹”……关于“核”的谣言,你听过几个?
谣言一:核电站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
核电站和原子弹的区别,就像啤酒和酒精——虽然原料相似,但啤酒你再怎么晃也炸不了。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像是一个温柔的 “乖宝宝”,通过可控的核裂变反应产生能量,而原子弹则是利用不可控的核裂变瞬间释放巨大能量。生态环境部门科普表明,核电站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从燃料棒的设计到安全壳的建造,每一环都严格把控,就是为了防止核反应失控。
谣言二:变电站会辐射致病,附近不能住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电站会辐射致病” 的谣言就在网络流传。其实,我国交流电频率为50赫兹,属于极低频,其能量沿导线传播,并不具备向周围“发射”的特征。科学界早已公认:输变电设施不能形成有效的电磁辐射,产生的是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全球性的“国际电磁场计划”(历时10年,多个国际专业机构及含中国在内的60多个成员国参加),其研究结论是:“对于公众通常遇到的极低频电场水平,不存在实际健康问题”,“按现有标准的公众曝露限值,环境中电场和磁场在体内所感应的电场和电流密度即便对老人、儿童或孕妇都是安全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的限值分别为5000伏/米和100微特斯拉,我国国家标准为4000伏/米和100微特斯拉,相较于推荐限值更加严格。所以,只要监测数据达标,就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从我市各变电站长期的监测数据来看,全部达标,且均远低于国家标准。 实际上,我市110千伏城中变电站的同一幢楼内就是电力设计院,设计人员的办公桌与变压器仅一墙之隔,职工们每日相伴20多年并无异常。所以啊,该涨点知识了,别再冤枉说“变电站有辐射危害健康”啦。
谣言三:日本核污水排放后,海鲜都不能吃了
自从日本做出核污水排放的决定后,这个谣言便迅速传开,让不少海鲜爱好者忧心忡忡。但根据我国海关总署数据,我国进口日本水产品同比减少,但价格却没有降低。因为我国对进口食品的辐射检测非常严格,程度远超机场安检。能端上你餐桌的海鲜,安全系数简直能和航天食品相媲美,放心大胆地享受美味吧,可别被谣言唬住。
谣言四:吃碘盐能防核辐射
2011年抢的碘盐吃完了吗?实际上,核防护需要的是碘片,而且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要是想靠吃碘盐来防核辐射,那可太不现实,还没等辐射来袭,过量摄入盐分导致的高血压可能就先找上门了。
谣言五:5G基站辐射大,会让人变笨
5G时代来临,这个谣言也随之甚嚣尘上。实际上,电磁辐射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只要不超标,就无需为之担忧。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科研结论早已否定了移动通信基站和无线网络的微弱射频信号会导致有害的健康影响。从实测来看,在基站10米外所受的电磁辐射,比家里Wi-Fi路由器的辐射影响都小,基站的辐射还不到电吹风辐射的十分之一,也远小于手机辐射;我市三大通信运营商建设的基站,辐射测值远低于国家标准,况且,我国的标准比国际非电离组织推荐的标准严格11.25~26.25倍,相比美日标准严格15倍。事实上,基站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远远小于手机辐射,基站越密集,信号越好,手机发射功率就越低,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小。
数据显示:2018年来,伴随全市基站数量不断增加、信号覆盖更优而来的,是辐射测值更低,基站功率密度7年平均抽测值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的1/100,其中,5G基站的平均值比4G基站的还要低约2/3。
谣言六:手机放床头会辐射大脑
手机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其频率远低于可见光,能量强度也低于可见光。要是真这么担心辐射,那可能你要先戒掉晒太阳的习惯,甚至于见不得光,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深海里。不过要是真那样,估计你得先学会在水里呼吸才能维持生命了。因此,大家大可不必对手机放床头这件事过于紧张。
看完这些谣言,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其实核技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谈核色变"的无知,它不仅让公众对核技术产生不必要的恐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你还听过哪些离谱的核谣言呢?快来留言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用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核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