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环保新闻 >> 内容
常州第二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系列报道(第1期)
发布日期:2025-03-18  来源: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字号:〖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5年一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要求,常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第二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在总结2019年第一轮调查成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常州市生物多样性家底,总结提炼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和评估体系,为美丽常州建设筑牢生态根基。

调查成效

本轮调查物种包括鸟类、兽类等18类生物。其中6类水生生物布设148个样点,依据水位变化展开调查;其余12类生物,依据森林、湿地、农村、城镇四个一级生态系统,布设100个大样地,展开季度调查。

野猪搽痒树

红外相机布置

黄鼬

獾洞

鸟类调查工作照

1、鸟类调查完成全市50处样地观测,记录常州市域鸟类108种。其中,发现珍稀濒危鸟类4种,易危2种分别为红头潜鸭、田鹀,近危2种分别为凤头麦鸡、罗纹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分别为斑头秋沙鸭、黑颈??、白琵鹭、鹗、松雀鹰、红隼、云雀、画眉;调查还记录到江苏省范围内罕见或少见鸟类十余种,有中华攀雀、红头穗鹛、淡眉雀鹛、长嘴剑鸻等。

中华攀雀

红隼

云雀

2、陆生维管束植物完成了全市100条样线的调查,发现包括国家Ⅰ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种,分别为水杉、银杏、苏铁;国家Ⅱ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种,分别为鹅掌楸、樟、榉树。

苏铁

水杉

3、水生生物已完成第一季度针对河流、水库、湖泊布设的148个点位调查,本期共发现底栖动物191种,浮游动物188种,浮游植物218种,着生藻类173种。

生物多样性科普小常识——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从“水中大熊猫”到生态复苏的见证者

长江里有群可爱的“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作为长江生态的“代言人”,十分惹眼。长江江豚属小型齿鲸,体长1.2至1.9米,身披铅灰色“外衣”,生性活泼,常吐水、跃浪,是长江中下游独有的淡水豚类。曾因过度捕捞、航运噪音和水污染,一度陷入绝境,2017年全流域仅存1012头,濒危程度远超大熊猫。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迁地保护、禁渔政策和栖息地修复等举措,助力江豚种群复苏。2022年全流域调查显示,江豚数量回升至1249头,5年间增长超23%。江苏段作为重要栖息地,禁渔后鱼类资源恢复,江豚频繁现身。常州等沿江城市近年也屡有市民目击江豚戏水的场景,印证了长江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   邮编:213022
联系电话:0519-85682738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维护单位: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累计访问量: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