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环保新闻 >> 内容
探索“无废城市”新道路 激发产业振兴新活力 ——常州市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2024-01-09  来源: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2022年4月,常州市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正式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一年来,常州结合新能源之都建设,聚焦机制保障、聚焦能力建设、聚焦区域特色,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无废城市”新路径,加快打造循环型城市。

一、聚焦机制保障,高起点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实践

2022年,常州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主任的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将“无废城市”创建作为常州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十大专项行动之一,设立“无废城市”工作组,实行“1(即1个工作专班)+23(即23个市级部门)+7(即7个板块)”的作战体系,建立高位统筹、协同增效的推进机制。出台《常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评价考核办法》,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明确相关部门和各辖市区年度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形成系统的“无废城市”建设监督考核机制。

二、聚焦能力建设,高质量提升“无废城市”建设成效

利用处置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常州紧盯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固废治理从“量变”到“质变”,补齐五大类固废“收储运处”短板,各类固体废物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工业固废方面,2022年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760.8万吨,综合利用率95.9%。危废处置能力超230万吨/年,处理范围包括《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6类中的39类,危废实现“产处平衡”。农业废弃物方面,推进武进区雪堰、前黄、礼嘉、洛阳四个农业重点乡镇开展水稻秸秆离田利用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由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和县(区)级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贮存点构成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贮存体系。全市废旧农膜回收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0%、95%和98%以上。生活垃圾方面,常州市现有各类生活垃圾转运站和收集站115座,转运能力9000吨/日;焚烧处理设施6座,焚烧能力5400吨/日;填埋处理设施3座,处理能力540吨/天。常州市作为国家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实现常州市餐厨废弃物全市域覆盖、全量化处理目标。建筑垃圾方面,常州市新增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100%。去年建筑垃圾产生量302.3万吨,资源化利用214.8万吨,资源化利用率71.06%。

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完成《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印发《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废弃物管理的若干规定》,研究制定《常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常州市农膜回收管理办法》,逐步完善常州“无废城市”法规、政策与规划体系建设。将创建“无废城市细胞”作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体系的重要抓手,通过集中力量打造典型性、代表性强的精品细胞,以小带大,示范带动,提升影响力。在全省率先制定“无废机关、无废商场、无废饭店、无废景区、无废社区”等10类“无废细胞”创建标准规范,计划到年底创建“无废细胞”70个以上。打造“无废细胞”精品路线,绘制调研地图,切实做到“无废细胞”可观、可学、可感。

技术路线全面升级。累计制订印发32项标准指引,补齐危废综合利用标准空白,细化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等规范化环境管理要求。创新7项科技攻坚技术,新增46项专利,荣获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荣获“十三五”标准化突出贡献集体。搭建2个高端科研平台,设立2家江苏省危废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持续创新科学“治废”技术手段。设立厚德左铁镛院士工作站,在固废资源化关键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育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瑞赛环保公司与常州大学合作申报的年处置2000吨退役光伏组件的高压射流研磨法拆解示范线成功入选常州市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项目。

监管执法持续高压。推进“互联网+监管+协调联动”,在全域建成并投运9个小量危废集中收集点,建立ERP平台并与省厅危废系统联网,累计服务企事业单位4000余家,收集各类危废5000余吨,有效解决危废收运处置“最后一公里”难题。针对一般工业固废,在新北区试点开展一般工业固废信息化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固废环境风险管控全面性,探索固废高效监管新路径。近期,我局与公安机关联合破获一起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恶性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3人,已有2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刑事拘留23人、取保候审3人)。捣毁涉案窝点5个,查扣压板机、蒸馏机、破碎机等设备近10台,扣押运输车辆10辆,含废机油、化工原料等各类危废桶万余只、废铁皮和桶盖30余吨。目前,案件审查和涉企调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三、聚焦区域特色,高标准打造“无废城市”常州示范

“十四五”以来,常州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产业名片。常州明确提出要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高质量推进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的创新升级,高效率推动新能源在“发、储、送、用”环节的融合发展。新能源之都建设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通过统筹各板块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利用废旧电池产业链的循环化打造等“无废城市”建设项目,为产业发展赋能、能源之都建设保驾护航。

聚焦新能源,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回”融合发展,培育“新能源无废产业链”,打造“一区一特色”。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重点布局风光发电“无废产业链”,推动废旧光伏组件、风电叶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加大综合利用成套技术设备研发推广力度,探索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同时以风电、光伏企业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为目标,不断推进行业固废的规范化管理。溧阳市、金坛区重点布局动力电池“无废产业链”,探索构建电池生产商、车企及专业回收机构等多方合作的回收模式,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形成动力电池产业链闭环。依托宁德时代、蜂巢动力锂电池、北电爱思特等典型企业,探索动力电池利用技术,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在备电、充换电等领域安全梯次应用。钟楼区、常州经开区重点布局新型电力装备“无废产业链”,加快推进配电装备升级换代、提高用电设备能效匹配水平,完善废旧电机回收利用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电机再制造,促进再制造电机产品应用。武进区、新北区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无废产业链”,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构建跨区域的回收利用体系。

聚焦传统行业,加大清洁循环技术改造力度,将“危污乱散低”整治与打造“无废行业”试点示范相协同,打造“一镇一品牌”。以“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为抓手,构建以重点行业、重点片区的集群整治为核心的“1+4+5+7”系统治理体系,对电镀、涂料、铸造、印染4个重点行业开展综合治理,对武进玻璃钢、新北孟河汽摩配、天宁郑陆干燥设备、钟楼邹区灯具、经开区横林地板等5个区域特色产业开展整治提升。围绕“全量收集、应处尽处”目标,开展“无废玻璃钢”“无废汽摩配”“无废刀具”“无废干燥设备制造”“无废灯具”“无废地板”试点示范,打造“一镇一品牌”,推动传统产业减废增效绿色化转型。同时,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争创1家省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年内新增绿色工厂59家以上,其中省级绿色工厂15家以上。

因地制宜推进建设厨余垃圾、秸秆、蓝藻等有机废弃物“1+X”的区域性收集转运和利用处置体系,打造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处置常州样板。以武进区为试点,开展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建成了9大工程项目和1个收储运回体系。出台《常州市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排定45个重点建设项目,从加强结构减量、健全收储体系、完善处理体系、强化利用体系、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提高常州市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水平。建设溧阳市、金坛区、武进区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推动园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等协同处置。

充分发挥水泥窑固废“终结者”终端处置优势,协同多种固废,实现效益最大化与固废无害化处置双赢。结合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污泥制砖、铸造砂再生利用产能优势,鼓励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固废水泥窑协同处置。近年来,溧阳市充分发挥水泥窑可消纳的废物种类多、适用范围广、处理量大的优势,持续推动固废项目建设,形成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处理于一体的固废处理系统,每年可协同处置一般固废90万吨、生活垃圾33万吨、餐厨垃圾3万吨、建筑垃圾15万吨、危险废物6万吨,成为真正的“固废终结者”,实现城市固体废物协同处置,物质、能源高效循环利用。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   邮编:213022
联系电话:0519-85682738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维护单位: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累计访问量: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