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你们等来了,快请进。”刚出电梯,一位面目慈祥的长者早已等候多时,满心期盼着生态环境工作人员的到来。刚进家门,明明是大白天,家里却灯火通明。他解释道:“你们看对面楼顶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基站,家里的书房正好对着它,我害怕这些东西辐射大,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所以特意定制了金属窗帘,安装了窗帘后就连窗户也是很多年没有打开过了。”说着将窗帘捞起一个角,指着对面大楼楼顶给我们看,满脸的无奈和忧虑。
▲葛先生拉开特制的金属窗帘
群众的切身需要,就是生态环境人的行动方向。8月15日,第一个全国生态日,市生态环境局核与辐射环境管理处负责人带领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的监测人员,应群众的要求,上门开展基站辐射信访的调查处理。
葛先生前几天向市生态环境局核管处投诉,希望能到家中监测,并调查此基站建设是否合法。工作人员听出了他对基站辐射满满的担忧,与他约定时间后上门监测、沟通。
进门后,观测着地理位置,监测人员打开了这常年紧闭的窗户,拿着专业监测仪器开始按规范监测,每个测点要持续监测5分钟以上。
▲监测人员在书房监测
▲监测人员在卧室监测
这边,核管处金处长与葛先生交流,介绍了前期调查的情况(经调查,该基站依法完成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备案号202032040400000027。建成后有监测报告(2021)苏核环监(综)字第(0331)号,监测结果均达标,监测报告当时也在电信公司官网上信息公开),并送上基站辐射科普资料,讲清辐射相关知识、相关法律规定、国家标准,一边倾听葛先生的讲述、安抚他的情绪,一边耐心解释。葛先生听的认真,对于专业名词“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对于“不谈剂量只说危害纯粹耍流氓”的说法也表示认同,对网络上林林总总抹黑基站辐射的谣言,开始生出一点辨别力。
另一边,监测人员已经完成了对书房的监测,给葛先生看清了监测数据(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询问还有哪个房间需要监测,他又领着工作人员去了卧室,途经卫生间时又发现了那无处不在的金属窗帘,他对辐射的恐惧可见一斑。卧室跟刚刚的房间类似也是漆黑一片,监测人员开始新一轮的监测,数据依然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监测人员在楼底继续监测
工作人员考虑到葛先生眼睛看不清,还将科普短文《辐射时时处处有,知“辐”享福不担忧》读给他听。耐心解答了他的种种疑问,并向他推荐了省辐射防护协会的微信公众号--核辐社,这里可以了解到靠谱有趣的辐射科学知识……随着心中疑云渐渐消散,葛先生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去。他拉开了厚重的金属窗帘,打开了窗户,阳光充斥着房间,清风也徐徐吹来。
延伸阅读:自然界中,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产生辐射,也就是说明一切物体都会产生辐射,以热辐射或其他诸多形式产生,绝大多数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根据频率由低到高(即波长由长到短、威力由小到大),可大致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微波(以上均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我们身边的手机、电视、微波炉等都会发生,但正常使用不会影响健康。据监测,在基站10米开外所受的电磁辐射,比家里Wi-Fi路由器的辐射影响都小。基站的辐射还不到电吹风辐射的十分之一,也远小于手机辐射。总之,自然界万物都有辐射,只有剂量超过国家标准,才有可能危害健康。对符合环保要求的通信基站,请不必担心,无谓的担心才是危害健康的“杀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