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峰会暨生态环境治理典型案例发布活动”在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会上发布了生态环境治理实践典型案例,“常州市破解‘化工围江’难题 切实筑牢长江生态绿色根基”入选“2023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峰会”绿色生态宜居城市案例。
长江常州段岸线总长度25.8公里,是长江岸线最短、功能布局最全、化工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这里曾经“化工围江”现象突出,码头、“散乱污”企业、养殖场等时有出现,现在“一江清水两岸葱茏”,“工业锈带”已蝶变成“生态秀带”。
坚定政治站位,扛起责任担当
市人大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为沿江绿色转型提供法治保障。市委市政府建立“市级领导小组统筹、工作专班推进、属地指挥部落实”的纵贯式工作推进体系,细化责任分工、坚持挂图作战。2022年9月,国家长江办在常州召开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暨化工污染治理现场会,与会人员充分认可我市破解“化工围江”的工作成效。2022年长江警示片对常州以问题整改为契机,全面推进化工污染治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给予了高度肯定。
奋力攻坚克难,破解“化工围江”
积极开展“停、拆、绿、提、转”五大行动,推动化工园区全面提档升级,坚决打好打赢破解“化工围江”攻坚战。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化工企业安全关闭基本要求》《化工企业安全关闭现场监督管理服务规范》2项地方标准,构建专家评估、方案设计、拆解施工、污染治理、土壤修复“五位一体”风险可控腾退方法,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全部“清零”。聚焦新材料、新医药两个主导产业,深度优化沿江产业结构,推动园区整体转型升级,形成了以中简科技、新创碳谷等为代表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以合全药业、吉恩医药为代表的新医药产业集群,奋力打造“东方碳谷”“创新药谷”产业地标。成功获批全省唯一的沿江关闭腾退化工企业用地资源整合试点,探索创新“生态空间补偿”机制,通过腾退地块土壤治理、生态修复、用地指标异地调剂三步走,为招引高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争取了宝贵的用地空间。
强化举一反三,突出标本兼治
深入开展沿江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累计拆除内河非法码头191家、三无船和渔船445艘,整治排污口257个,完成城乡黑臭水体治理248条,主要入江河流符合功能区水质要求,长江常州段总体保持Ⅱ类水质。加强跨区域协作共管,与相邻市、县签订长江跨界水域禁捕执法共管协议,在全省率先建设长江禁捕信息化防控平台,渔政部门与检察机关共同制定全省首个长江渔业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加快岸线生态保育与修复,全面推动沿江化工企业腾退地块连片复绿,复绿面积超3300亩,利用工业遗产建成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法治宣传教育馆,建设敞开式省庄河生态廊道,形成滨江十里绿廊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占比达80.6%、居全省第一。我市沿江保护修复和绿色发展被省委省政府列入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