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报告强调,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常州市武进区一直在发力。回望刚刚过去的2022年,武进“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美丽武进”图景逐步呈现,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2年,武进全区PM_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要求;国省考河流断面优Ⅲ比例100%,6个国省考断面实现“Ⅲ升Ⅱ”,实现历史性突破,三条入湖河道总磷、总氮指标同比分别下降11.8%、13.1%,太湖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滆湖总磷指标同比下降12.3%,达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在武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故事正不断上演。
武进区委副书记、区长恽淇丞表示,作为常州“两湖”创新区的主战场,武进将依托得天独厚的滨湖生态资源,坚持把绿色作为最鲜明的底色,践行“两山”理念,锚定“双碳”目标,推进绿色转型,全力打造经得住远眺、耐得住细看的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
蓝天常驻,鱼米之乡“颜值”高
“灰霾天”越来越少,“水晶蓝”渐成常态……如今的武进,蓝天白云常驻,绿水青山触目可及。
好空气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努力。位于武进区湟里镇的常州东方特钢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流程钢铁企业,粗钢产能230万吨。该企业自2018年起,积极推进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投资30多亿元,无组织排放源已有95%以上通过验收。2022年累计投入2.8亿元进行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收尾,目前正在全力推进补充改造项目,“岗位上能吃盒饭”将成为东方特钢衡量无组织扬尘质量水平的新标准。
武进坚持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两手抓”,同时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在提升污染物收集处理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前端减少排放;在解决存量环境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源头削减增量;在严格实施环境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激励绿色发展。
在牛塘镇,绿色低碳发展同样澎湃。常州绿色动力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主要利用城区生活垃圾及其它可接受的垃圾进行焚烧发电,每年焚烧处理生活垃圾42万吨。2022年,完成绿色动力公司开展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投入700多万元进行低氮改造,氮氧化物日均值稳定在80毫克/立方米以下,远低于我省垃圾焚烧企业氮氧化物不高于120毫克/立方米的要求。
不仅要减少污染物排放,更要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让人们不再面临垃圾围城。
在武进区的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江苏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装修垃圾处置车间里异常忙碌。人工智能机器人来回穿梭,通过复合传感器识别废弃物类型,并快速分拣到指定区域。“装修垃圾含20多种有害成分,如果不精细筛分,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严重污染。”企业负责人薛斌说,这台机器人集成全球领先的垃圾自动分拣技术,通过7种识别方式将装修垃圾分类成10余种物质。
目前,绿和公司已在武进建成年处理16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生产项目并顺利运营。在加速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研发的同时,绿和公司围绕当前的热点产业方向,如“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生态水利”等开发新型绿色建材,提高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效率和品质。
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武进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盯全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确定的工作目标、整改任务和措施,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通过再监督促进相关单位扛起整改主体责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得以深入推进。
餐饮带来“烟火气”,也带来了“油烟味”。位于滆湖中路的餐饮店“汉江味道”主营韩餐,一度因油烟扰民、废水直排,令附近居民又爱又恨。自武进区率先在滆湖路等重点区域开展餐饮行业集中试点整治以来,该店先后投入30余万元,改装复合式高效油烟净化一体设备,并在油烟排放口加装去异味净化设备,同时对餐厨废水、厨余垃圾等提标改造,周边居民不再烦恼。
如何让人们享美食亦享美丽?武进区生态办制定《2022年武进区重点区域餐饮行业油烟整治工作方案》,对重点区域以及去年试点整治范围内集中开展餐饮行业油烟污染整治。《方案》明确,新开设餐饮服务经营者证照齐全率100%,杜绝新增无证照餐饮服务经营行为;对存量证照齐全餐饮服务经营者实施综合监管与整治,实现食品安全、油烟噪声、排水排污、履行市容环卫责任100%达到要求。
湖塘镇组建工作专班,细化分工,确保餐饮油烟整治工作顺利推进。依托网格化工作体系,由社区网格员对重点区域所有餐饮店进行现场检查,并发放整改意见书,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198家。告别“烟熏火燎”,清新“烟火气息”里居民生活图景的变化,恰是武进蓝天越来越多的一方印记。
在依法依规对企业实施监管的同时,武进区始终坚持服务企业发展、指导企业治污、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原则,督促企业根据企业特点、工艺水平,有针对性指导制定整改方案,并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改造升级跟踪指导、服务。两年来,全区已有近百家规模企业进行了设施升级改造,环保方面整改提升总资金投入为2.3亿元。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532中轴建设’‘两湖’创新区发展作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地、重大载体,紧扣‘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定位,全力以赴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武进生态环境局局长于乐表示,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碧水长流,打造“长三角最美湖湾城”
武进“一城滨两湖”,有太湖、滆湖(西太湖)苏南两大淡水湖,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城。丰富的淡水湖资源赋予整座城市灵动秀美的生态特质,也让武进下定决心用好“湖”这个资源,向湖生长、拥湖发展。武进通过水生态修复、围网清退、以渔控藻等措施持续提升滆湖水环境,同步推进太湖流域治理,全力打造武进滨湖生态宝地。
日前,滆湖退田还湖二期高新区片区先导区工程基本完工,成为“两湖”创新区核心区的又一网红打卡点。走进先导区,冬日暖阳下,蜿蜒曲折的栈道临水而建,延伸至湖中。站在玻璃亲水平台上向下看,清澈的湖水中,水草摇曳,鱼儿穿梭。
滆湖位于太湖上游,是太湖流域湖西地区重要的行蓄洪湖泊和新孟河引江济太的重要通道,过去,受多种因素影响,滆湖水环境问题突出。武进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努力恢复滆湖水清岸美自然风貌,这对于保障入太湖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武进区实施史上规模最大的滆湖水源保护工作及养殖围网整治,入选全省生态环境十大先进典型案例。持续推进滆湖水生态修复,启动了滆湖(武进)退田还湖二期暨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区0.84平方公里的水生态修复全部完成,实施完成后还湖面积将达15平方公里。开展滆湖(武进)生态清淤试点工程,重点围绕滆湖备用水源地取水头部淤积严重区进行,清淤量71万立方米,进一步改善滆湖水质。
太湖是长三角多市共同的“母亲湖”。唱响新时代“太湖美”,武进不断创新推动水环境治理走向纵深。
漫步雪堰镇新康村,“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高标准农田连绵成片。“为改善村里水质恶化、土地抛荒的情况,近年来,新康村以‘生态可循环’为目标,积极探索‘稻鸭共作’‘稻渔共作’‘稻菜轮作’等模式。”新康村党总支书记金建新介绍,2021年,新康村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生态农场。
农业复合污染控制,是业内公认的难题。作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与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新康村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形成了清洁生活、清洁生产、清洁生境、清洁管理的“四清”技术体系,从源头上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田尾水生态拦截系统做到了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养分再循环;农业农村废弃物处理中心,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价值提升、养分全量归还土壤。
分级管控、标本兼治。武进对辖区内1267家涉磷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实现总磷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到源头管控的有效前移;推进农田排灌系统和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完成河南村、葛庄村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有效减轻农田肥水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加快水产养殖废水整治,有序推进前黄镇灵台村、湟里镇岗角村池塘生态化改造,养殖尾水达标排放;规范排污口设置和管理,取缔、整治非法及不合理排污口,有效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连续15年高质量实现太湖安全度夏。
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对实现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位于武进区洛阳镇的常州市天绿生态有机肥有限公司一期项目现场,一个个白色大棚里,畜禽粪便、藻泥、园林绿化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被碾碎混合,静待发酵,变身珍贵的有机肥。据了解,该公司可处置利用废弃菌菇包、园林绿化废弃物、林果树枝、畜禽粪便等,年处置能力达8万吨,可制备有机肥5万吨。
武进区坚持以循环利用代替污染治理,在全域开展城乡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采取“政府部门+民营企业”的模式,以天绿有机肥有限公司为中心向周边乡镇辐射,以点带面,对9大类城乡有机废弃物开展综合处理利用,统一建立“收储运”体系,并实现全过程智慧平台监管,有效解决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的出路问题。
守护“两湖”,武进区依托科技手段,不断强化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一方面减少对企业的无谓干扰,保障企业安心生产;另一方面有效提升精准发现线索、锁定违法行为的能力,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17日,常州武进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通过高新区智慧园区应用平台巡查发现,新联村新村排涝站上游河水发白。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初步研判是机械企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清洗液流入河中所致,很快锁定了一家轴承制造企业。
但执法人员进入企业后,企业负责人矢口否认存在偷排。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一方面通过无人机和无人船对相关区域进行排查,确定初步涉事企业,并将该情况通报公安部门,同时,水利部门通过水下机器人进行探查,查明废水排放的具体去向。公安部门随后对涉嫌违法证据进行了固定。在铁证面前,企业承认了通过暗管将清洗槽内的废清洗液直接排放至墙壁西侧的裸土上,从而流淌到了河中。从接到线索,锁定排污单位,再到对相关生产设备进行查封,多部门相互协作、高效处置,全程不到24小时。
满城常青,用创新擦亮发展“绿”底色
河长制主题公园特色鲜明,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植被生机勃勃,休闲步道延伸向前,景观小品间或点缀……走进嘉泽镇士桥村,一个“世外桃源”跃然眼前。优美景色中,穿村而过的士桥浜是绝对的“C位”。经过一番打造,士桥浜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水标准,如一条“玉带”扮靓了整个村庄。
嘉泽镇士桥村景观生态河道建设工程为2022年武进区生态廊道工程,该工程先后实施了河道清淤清障、岸坡整治、河道及岸坡绿化等,实现了碧水环绕、岸绿景美。士桥村委进行岸坡整治约2000米,种植花草约1万平方米,仅月季花就有4000多棵。岸边种植了天竹、榉树、榔榆、芦竹等植物,植被茂盛,景致怡人。
士桥村的变化,只是武进生态绿城建设的一个缩影。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武进尽显生态宜居之美。
近年来,武进区实施生态源保护工程、生态廊道工程、城乡公园绿地建设工程、生态绿道建设工程、特色主题建设工程、生态细胞建设工程六大方面12项工程推进生态绿城建设工作,年度投资2.45亿元。累计关停淘汰化工企业140多家,在产化工企业已由2017年的173家减少到不足30家。
碧波荡漾、青山朗润、满城常青,武进以改革创新之举,擦亮发展“绿”底色,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探索美丽中国的武进路径——
立足“率先”,健全体制机制。武进在我省率先成立区级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有效整合全区行政力量,统筹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武进区成为省级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立足“首先”,勇于先行先试。首设“企业河长”参与河道整治、巡视、监督和保护等工作,创新开展生态文明与光彩行动合作共建;首创新康村生态农业循环试点项目,开创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局面;首建PPP“国企+民企”项目联合体模式,即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实现辖区内自然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
立足“领先”,树立环保标杆。在绿色建筑示范发展过程中,武进探索实现“部省、地方”联动的组织保障模式,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作出“武进经验”。建设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区,构建农业废弃物、湖体有机废弃物等“收集+处置+资源化利用”一体分类处理体系。另外,依托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装修垃圾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完美实现生活垃圾标准化处理及建筑垃圾循环利用。
当前,常州正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建设“两湖”创新区,其中绿色发展是重中之重。下一步,武进将坚持生态优先,在绿色发展上全面“起势见效”。一方面,擦亮生态靓丽底色。持续开展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统一推进滆湖湖体生态修复,有效实施滆湖退田环湖工程,规划建设一批绿色长廊、口袋公园、生态廊道等绿色生态项目,全面打造生态绿城;另一方面,勇立绿色发展潮头。发挥好绿建区等平台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发展,把绿色经济打造为“两湖”发展新的增长极,培育壮大一批绿色产业龙头企业,规划布局一批元宇宙、氢能源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真正让“黄金湖区”释放“黄金效应”。
向更高处攀登,谱写崭新华章。武进笃行不怠、久久为功,必将铺展更加壮美的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