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美丽常州建设 推进生态中轴崛起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顾晓彬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提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为我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美丽常州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
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532”发展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更加突出源头治理,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突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生态中轴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筑牢生态基底、增添绿色动能。
更加坚定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等调整优化,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调整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布局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匹配度”、与环境质量改善的“适应性”;开展“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以电镀、涂料等重点行业整治提升,特色产业集聚区治理,镇村工业集中区更新改造为工作重点,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启动市级园区限值限量管理,探索园区环境质量与污染防治、总量核算的联动管理模式;落实好绿色金融政策,积极培育“绿色发展领军企业”“绿色工厂”,着力提升产业绿色竞争力。
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科学治理、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高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水平,开展VOCs集群化精细化治理,全面完成排放大户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消除重污染天气;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开展新一轮太湖治理,基本完成支流支浜消劣提升,同时全面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基本消除面积较大的农村黑臭水体;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源头防控,大力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现一般工业固废、危废产生强度稳步下降。
更为系统开展自然生态保护修复。以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为目标,紧紧围绕污染防治攻坚、“两湖”生态优化、绿色发展转型、生态绿城深化和生态品牌建设五大类工程,排定任务清单,持续推进生态中轴建设。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动态更新并严格落实全市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行为负面清单。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围绕低山丘陵、长江和“两湖”等区域,积极推进溧阳天目湖湖群等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并推进建立鸟类、长江鱼类等生态观测点。
更实举措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认真落实我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图斑”“代码”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危废处置利用等治污工程建设;推进电镀、涂料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整治,配套建设废气、废水及危废集中处置的“绿岛”项目,对涉VOCs排放的园区集群或企业开展“绿链”试点;推广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推进区域整治;加快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按照“1+1+1+N”框架,建设高效运行的生态环境数字监管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