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环保新闻 >> 内容
排查整治排污口3553个 修复湿地4000余亩 武进绘靓滆湖水美风光
发布日期:2021-09-01  来源: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太湖是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之首,而滆湖作为太湖上游的主要湖荡,也是太湖的前置库,其污染控制和水质净化对太湖水环境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于是,滆湖汇水范围内河流,成为武进水污染治理的一大战场,武进为实现滆湖碧水长流的目标步履铿锵。

应查尽查,入河排污口排查不留死角

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首先就是要摸清底数,将入河排污口查清楚、数明白。

2019年启动滆湖(太湖)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以来,常州市武进生态环境局积极向相关部门、镇街、村社搜集资料,了解辖区内水系、区政管网建设、产业分布等情况,划出重点区域;系统分析滆湖入河污染排放状况及环境隐患,并通过运用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专家质控式核查等三级排查工作,让滆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不留死角。

据统计,2019年,武进区对对滆湖上游10条骨干河流开展排查,共排查出703个入河排口;2020年,武进区自加压力对周边近20条支浜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共排查出2000个入河排口;2021年,武进区对新孟河、滆湖沿线等区域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排查出滆湖周边涉及疑似排口数量为748个。

三年累计排查排污口3553个,基本实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目标,为滆湖生态环境做了一次深入体检。

立行立改,将排污口整治工作贯穿始终

“由于历史原因,之前大量排口没有纳入日常管理,整治工作量很大。”常州市武进生态环境局执法局副局长王华说,2019年以来,武进区以问题为导向,扎实开展骨干河流一级支浜综合整治、工业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和生活污水直排口整治工作,解决了一批疑难问题。

“问题排口多分布于支浜,骨干河流问题排口相对较少,通过对一级支浜开展综合整治,可以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王华介绍,王家浜是湖塘镇武进纺织工业园内浜,与外围水系不自然连通,长约1.55公里,平均口宽约9米。园区内主要是36家印染及后整理类企业,周边还有2个村级股份合作社的纺织、机械等14家企业。此前,该河道由于周边企业雨污分流不到、初期雨水收集不到位、河水不流动自净能力差、加之河底淤泥淤积等原因,黑臭现象较为严重。

为了有效推进排污口整治,湖塘镇党委、政府立即成立了王家浜河道整治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落实相关整治工作,经分析河道黑臭的具体原因,制定了包括控源截污、清淤排查、生态治理、长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化治理方案,该镇环保、水利、建设、园区等各相关部门统筹协调,规定时间节点,倒排计划,加快推进。目前相关措施已基本到位,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在嘉泽镇,某水产企业因违法排污行为被严格执法,武进生态环境局实行封堵偷排污水口,并责令开展污水综合整治,确保污水不外排河道;在前黄镇,三家电子机械企业被发现偷排污水,武进生态环境局对企业实施截污,并对排污口进行封堵。

“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卢家巷老街河、厚余支浜、小夏溪河等沿线70余家企业开展了雨污管网全面排查,要求未接管企业严格落实雨污分流要求,污水接管处理,确保无污水直排入河。”王华说,此外,武进区还对生活污水直排口开展整治,投资约300万元对大寨河7个入河排口,大庆河2个入河排口进行截污,投资约50万元对漕溪浜(东龙桥)入河排口进行截污纳管。

“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流域环境治理的关键一招,是太湖水环境质量改善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性工作。实践证明,排查整治压实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为武进水环境质量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常州市武进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于乐表示。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一泓清水入太湖

“查清楚排口,压实了责任,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效果也逐渐显现。”采访中,武进区生态办副主任庄敏指出,“但是,反复整治,却得不到根治,一大原因在对农业面源污染的‘亮剑’不够彻底。”为此,武进区进行充分研究和有效探索,在入滆湖河道、支浜、河塘等地开展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形成生态缓冲带,可以有效减少面源污染。目前,武进区完成生态湿地修复面积4000余亩。同时,通过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建设农田氮磷净化设施,提升尾水净化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但随着水产养殖污染的不“断根”,滆湖水质依旧达不到“质”的提升。

水产养殖是武进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湖荡资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但传统落后的养殖模式客观上存在污染“贡献”,“鱼蟹未吃完的饵料和排泄物不经过净化,直接排入水体易导致水体氨氮含量超标。”武进区农业农村局生态科科长周明表示,为将这些污染彻底“拦截”,前黄镇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和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建设,大力推进常州和润渔业有限公司、钱建国养殖场标准化池塘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了杨家圩、东兴圩2000亩生态循环养殖整治。

而湟里镇引导农户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逐步压缩吃食性鱼类养殖,发展对水体污染较少的虾蟹这一做法,同样十分“亮眼”。此前,湟里镇通过实施围网整治,退田还湖工程,减少水产养殖面积近9000余亩,目前保留的3400亩水产养殖中虾蟹养殖面积占85%以上。

夏末初秋,滆湖流水潺潺,水质清亮,成为市民赏景的绝佳去处。“如今四条入太河道水质均达到Ⅲ类,省级水功能区达标率100%,碧蓝深邃的滆湖美景缓缓绘就。”于乐对武进生态文明建设挥出厚重之笔,描绘出绿色篇章憧憬无限。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   邮编:213022
联系电话:0519-85682738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维护单位: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累计访问量: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