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常安心④|假如没有核技术,常州会失去什么? |
发布日期:2025-04-15 |
今年4.15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为进一步推动核安全教育,常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知乎城市常州,开启一场「核」你有关的科普行动。本期推文,大家将共同思考与常州发展息息相关的命题:如果核技术突然消失,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模样?
当晨光穿透常州市肿瘤医院PET/CT室的玻璃幕墙,一位工程师正仔细调试着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参数。此刻,整座常州的命运正与原子核内跃动的粒子紧密相连。倘若有一天,核技术突然从常州的发展蓝图中消失,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探寻这一假设背后隐藏的巨大变化。 新能源产业失去强劲 “核动力” 近年来,常州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而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核技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众多涉及新能源发储送用的企业,大多是核技术利用单位,需要使用放射源或射线装置。
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在常州的落地生根与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核技术的支撑。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核技术进行材料检测、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确保产品的高性能与稳定性。如果核技术缺失,新能源电池零部件众多生产线马上停滞,需要拆除生产线中的测厚仪等核子仪才能重启,重启后材料检测精度将大打折扣,生产效率降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即便寻求替代技术,短期内也难以提高良品率,产品安全性难以保障,对整个产业几乎是灭顶之灾。 医疗防线的多米诺崩塌 常州市几家医院的核医学科里,每天大约有数百名患者接受放射性药物诊疗。如果核技术消失,糖尿病患者将失去血糖监测的“金标准”,癌症患者的放疗剂量误差可能超过40%。更严峻的是,全市各医疗单位的CT、X射线诊断装置、DSA、医用加速器、后装机等诊疗仪器将集体停摆,甚至血站的血液辐照装置也停摆,基本上难以诊断、难以治疗、难以输血。
在公共卫生领域,辐照灭菌技术的消失将引发连锁反应。常州医疗器材辐照中心每年处理的2000吨医疗器械中,40%的注射器、75%的手术缝线将面临微生物污染风险。医疗系统将被迫重启高温灭菌,处理成本增加5倍,急诊手术等待时间延长3小时。 工业质检的返祖危机 走进中车戚墅堰所的探伤车间,伽马射线正在透视高铁轮对的每个分子。核技术的消失,意味着这些价值千万的轨道交通部件将回归“盲人摸象”时代。焊缝检测精度从99.99%跌至85%,相当于每100公里高铁轨道增加30处隐患点。 在溧阳动力电池产业园,原本10秒完成的锂电池缺陷检测,将倒退为2小时的人工拆解检查。行业龙头中创新航的生产效率将下降70%,直接导致每辆新能源汽车涨价1.2万元。这种技术返祖现象,将使常州苦心经营的“智能制造”招牌黯然失色。 农业保鲜的倒退轮回 夜幕下的苏南辐照中心,蓝莓、大蒜正接受电子束的“分子手术”。若核技术消失,这些农产品的保鲜期将从45天缩短至7天。常州凌家塘农批市场的腐烂率将上升40%,相当于每天倾倒120吨果蔬。冷链物流成本激增30%,市民的菜篮子价格将整体上浮15%。
在病虫害防治领域,辐照灭虫技术的缺失将迫使农民重拾化学熏蒸。金坛区的水稻种植将增加3倍农药使用量,长荡湖大闸蟹的抗生素残留风险提升50%。这种生态倒退还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常州“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金字招牌或将蒙尘。 核技术如同城市血脉中无声流淌的“原子级工匠”,常州在新能源、医疗、制造等领域的突飞猛进,皆镌刻着它的精密刻痕。当假设的“技术真空”撕开发展画卷,我们惊觉:那些习以为常的现代生活,实则是核技术与人类文明共舞的奇迹。 站在常州科教城核能材料实验室的穹顶之下,回望这座城市与核技术共生的二十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GDP数字的跃升,更是人类驯服微观世界的智慧结晶。 |
主办单位: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
电话:0519-8568273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