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市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布日期:2022-11-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按照国家、省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果显著。


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根据调查,我市生物物种2506种,包括陆生维管束植物913种、陆生脊椎动物252种、陆生昆虫458种、水生生物883中,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94种。从江苏省驻市监测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滆湖、常州地区及整个太湖流域底栖动物全面向好,清水型生物从低山溪流向平原水网扩散,虾蚌等甲壳及软体动物重新成为平原底栖动物的主人。采集到太湖鱼类8目17科49属69种,构建了太湖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


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

2020年1月份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确定我市各类生态空间保护区域47块、总面积942.83平方公里、较2013年增加了37.1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由20.71%增加至21.56%。其中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21块、面积311.02平方公里。我市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对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实施分级管控,2020年,我市全面完成“一区一策”方案编制,即一个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编制一个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为生物多样性维护和稳定创造条件。


改善生物栖息地生态环境

2013年,我市在全省创新开展“生态绿城”建设,以生态源保护、郊野公园建设、城镇公园绿地建设、生态细胞建设、生态廊道建设、生态绿道建设等六大工程为抓手,累计开展1290个生态绿城项目,实现增核6.13万亩、扩绿12.3万亩、连网1205公里。同时,我市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造林5.9万亩,修复湿地1.6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6.89%,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4.6%,经过一系列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

我市对太湖、滆湖、天目湖、长荡湖等重点水域水质,每半年开展一次生物监测,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及某些特定的指示生物的数量来评价水体水质状况。2010年,我市在长江魏村饮用水源地,安装了一套组合式生物预警系统,为全市市民安全饮水设立的一道“生态屏障”。2013年建成以驻市监测中心为依托单位的省首家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水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2015年,我市在武进高新区滆湖公园内,建设了滆湖生态观测试验中心,该中心是全国首个地级市环境监测综合性特色野外站。2016年,溧阳市在天目湖镇海伦山建设了天目湖流域生态观测研究站,为保障天目湖饮用水安全和湖泊生态环境服务。今年,溧阳市在天目湖湿地公园建成了两处24小时全天候鸟类观测点,还建成了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平台。此外,我市计划在2023年于新北区录安洲建设长江生态观测站,重点对长江湿地水鸟、长江水生生物等开展长期固定观测,目前已完成整体建设方案编制。


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我市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每年结合“5. 22”生物多样性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今年,常州电视台会同我局、溧阳生态环境局和溧阳龙潭林场拍摄制作了“保护生物多样性 神奇动物在常州”节目,该节目利用安置在野外的红外相机,拍摄了野猪、小麂、猪獾、貉、黑脸噪鹛和果子狸等多种野生动物,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视频,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此外,我局联合常州市野鸟保护协会、摄影家协会组织开展全市鸟类生物多样性调查,形成全市鸟类摄影精品图片集册,展示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国家、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要求,组织编制印发《常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明确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为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作好时间表、路线图,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

 

主办单位: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

电话:0519-8568273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