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不仅自扫“门前雪” 也管他人“瓦上霜” 溧阳奋力书写水源地保护时代答卷
发布日期:2021-07-21

近日,一则消息从天目湖镇传来,从今年6月起,天目湖镇开始为天目湖上游——安徽省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洙漕河流域800余户居民收运处理生活垃圾。

得知这个消息后,记者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安徽省境内的生活垃圾要由江苏省的天目湖镇来处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近日,记者来到天目湖镇一探究竟。

(管护队员向群众宣传水源地保护知识)

推进苏皖合作 深化源头治理

当前,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而保护好水资源是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天目湖位于溧阳南部丘陵地区,含沙河、大溪这两座大型水库,是溧阳不可替代的主要饮用水水源,是溧阳人民共同保护的生命之水。

为了守护好80万溧阳人民的“大水缸”,近年来,天目湖镇瞄准“治水减碳”目标,创新合作机制,深化源头治理,落实水源地保护各项措施,全力确保天目湖水质稳中向好,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加强水源地保护,源头治理是关键。为此,天目湖镇与安徽省广德市、郎溪县携手,共同探索系统、双向、持续地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致力打造苏皖合作示范区生态创新的新样板,在实现生态共治、共享、共赢的同时,全力凸显苏皖合作示范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生态优势。

在源头治理过程中,天目湖镇发现,与溧阳社渚镇接壤的安徽省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洙漕河流域受社渚镇产业辐射,青虾养殖业发达。虽然效益明显,但养殖尾水对天目湖上游河道水质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保护天目湖的水质和生态,社渚镇850亩的青虾养殖已经率先实施了有序退养。去年以来,天目湖镇和凌笪镇携手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下吴村洙漕河流域范围内2880亩青虾养殖塘实施有序退养,测算青虾养殖退出后形成的生态效益容量,由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予以集中收购。截至目前,下吴村981户青虾养殖户已全部签订退养协议。此举从源头彻底断绝了天目湖上游青虾养殖尾水污染。

据了解,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是以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为目标,构建科学的生态容量评价体系,建立“损害者补偿、使用者付费、保护者受益”的生态容量指标交易制度,激发生态产品市场配置需求,形成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多元化生态治理体系。

为了进行更好的后续规划,天目湖镇还委托中国科学院地湖所编制青虾塘退养后的综合治理方案,并从今年6月开始接管凌笪镇下吴村洙漕河流域周边15个自然村、800余户居民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项目。

此外,天目湖镇还与安徽广德县邱村镇合作完成了中田河上游河道周边自然村的环境专项整治,全面取缔洗砂、石粉厂和小矿山,完成现有矿山企业的绿色改造。

目前,天目湖流域的保护工作已吹响新的号角,更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性治理。杨育美说,天目湖镇下一步计划在原有成效基础上,联合安徽广德邱村镇、郎溪凌笪镇,融合、串联低山丘陵、水源涵养林、河湖湿地、生态缓坡等多类型生态单元,从两大库区上游区域着手,以近自然修复方式为主,整体打造一个具有“多级净化”功能的区域型生态安全示范区,进一步增强天目湖水源地的安全保障能力。

筑牢“保护屏障”擦亮“江南明珠”

被誉为“江南明珠”的天目湖,四面群山枕水、碧波荡漾,湖中岛屿散落、湖岸曲折通幽,以山绕水、水映山而取胜。而这醉人美景的背后,是一群“有心人”的默默守护。

为了对水源地实行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天目湖镇探索水资源和森林资源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组建了140人的管护队伍,严厉打击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种违法违规活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管晴雨昼夜、逢年过节,这些水源地守护者不是在巡逻,就是在去巡逻的路上。今年以来,大溪水库管辖水位提升至14米,管理范围增加了5平方公里,但这群最可爱的人却没有半句怨言。他们用细心、耐心、恒心,守护着水源地保护区的每一个角落。

四月的溧阳,白茶飘香。鲜为人知的是,白茶种植过程中需要大量施肥,一旦下雨营养盐便会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污染天目湖水质。因此,天目湖临湖面全面实施林茶收储。但是,每年到了采茶季,收储区内私自采茶的现象频发,管护压力增大。整个采茶季,队员们全员在岗,“白加黑”“五加二”不间断巡查蹲守,和村民“斗智斗勇”,严控私自采茶行为。对于部分不配合的村民,队员们先是采取解释、宣传的方式进行劝导;如果再三教育无效,则采取收缴茶叶、紧急剪茶等措施,彻底打消村民采茶的念头。管护队员陈家宇说:“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在每天巡逻过程中,看到如画的风景、干净的环境,心中便会充满成就感。”

水碧山青、风光绮丽的背后,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真金白银的付出。

(每到采茶季管护队员不间断巡查林茶收储区)

多年来,天目湖镇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始终把水源地保护工作作为头等要事来抓,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着蔚蓝色天空下的这汪盈盈碧水。天目湖镇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模式,从2006年6月启动天目湖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五大类十八项工程”,一直到2020年6月《天目湖流域污染控制与水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最新出台,多轮水源地保护行动下来,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等指标改善明显,累计投入近30亿元。

据统计,2006年以来,天目湖流域范围内相继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2349亩、退茶还林面积20321亩、造林面积4595.5亩,新增湿地6000余亩,水库周边拆迁农户300余户,所有矿山宕口、轧石生产线均已关闭,搬迁工业企业25家、取缔养殖企业130家,完成170家“散乱污”企业治理。

另外,天目湖镇还与南京大学、省城镇化研究中心、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及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深度合作,着力将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为多功能为一体的湿地综合体,为水源地保护“保驾护航”。2018年,总投资3.36亿元、总面积17311亩的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建成,上游来水净化涵养效果显著。通过长期恢复与保护,目前湿地公园内有植物263种,动物284种,生命多样灵动。

如今的天目湖,320平方公里水天一色,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95%,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平均负离子含量高出城市15倍以上,种类繁多的古树名木、奇花异草以及数十种野生动物在此生息繁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谱写出一曲天人合一的文化之歌。

盛世兴水,润泽百姓。保护好天目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号工程”。天目湖人始终用最倔强的姿态、最务实的作风、最有力的行动守卫着这一方水生态、水文明,触手可及的生态气息织就了净水长流的美丽画卷。

 

主办单位: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

电话:0519-8568273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