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源头治理重点聚焦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发布日期:2021-03-18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环境治理的重点将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转变。常州市高度重视“减污降碳源头治理”工作,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3月16日,常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全系统“源头治理、减污降碳”思路研讨视频会议。

会上,各直属局和局相关处室围绕“源头治理、减污降碳”汇报了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局主要领导强调,今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生态环保工作确实任务艰巨,必须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在协同推动减污降碳上取得新突破。

本图片来源:城建档案馆

会议指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抓住源头治理、减污降碳的关键点,提升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精准度。重点做到长远与近期、宏观与微观和年度和阶段“三个结合”: 

长远与近期相结合

既要统筹全市减污降碳工作任务,加快编制全市碳达峰方案,大力提升监测监控、应急处置、污染物收集处理、清洁能源供应等基础能力建设;又要立足眼前,对照省厅布置的十项关键性举措加快推进落实。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既要找准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突破点;又要着眼于项目,推动碳排放评价与环评、排污许可的融合,制定更严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在项目能源替代、清洁生产上加大审核力度。

年度和阶段相结合

既要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坚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确保完成上级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又要抓住首季争优、夏季、秋冬季等阶段性节点,以阶段性工作为全年环境质量达标奠定基础。

会议明确,减污降碳源头治理必须抓重大项目和调整四大结构:

实施减污降碳重大项目是碳达峰和源头治理的重要保障。按目前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到2023年,我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达8380万吨。因此,“十四五”期间我市实现碳达峰,必须有重大项目支撑。要狠抓关键项目,确保我市碳排放能在2023年前顺利达峰。

产业结构的优化

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等;推动印染、地板等常州特色产业集群,高标准实施清洁生产、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依托一批行业标准实施,推进铸造等高能耗行业能效升级;重点打造节能环保、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等产业集群,强化科技引领,打造特高压设备、晶硅光伏、等重点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链高地,推进全市开发区循环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能源结构的优化

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强源头治理,降低单位工业产品能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循环利用率。

交通结构的优化

加大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和多式联运;加快构建“地铁+公交+慢行交通”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提高新能源车辆占比,推进实施新建小区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全覆盖,推动交通运输结构性节能降碳。

空间结构的优化

积极探索开展常州市新增碳汇能力调查,初步建立新增碳汇能力年度评估机制。通过对产业空间分布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从而增加我市的环境容量、增强碳汇能力。

会议强调,减污降碳源头治理要建立长效和精准管理机制。

基于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着眼于减污降碳精准化长期管理,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将与供电部门联合利用电力大数据,建立健全全市碳排放监测预警体系,以园区、区域为试点,推动重点区域碳达峰。

构建减污降碳源头管控数据平台

开展对重点企业电力和污染源在线协同监控,打通全市工业企业电力监控与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链,建立全市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污染排放量和用电量的响应关系,为制订我市减污降碳源头管控的技术路线图提供大数据支撑。

探索减污降碳源头管控绩效评估

运用大数据平台,开展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和重点区域的“减污降碳和源头管控”绩效评估,以及全市减污降碳源头管控绩效情况的动态评估分析。研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与环境质量和污染物减排目标协同管控机制。

开展减污降碳的精准化治理

运用电力大数据智能化分析,将“散乱污”企业关停取缔督查工作常态化,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精准化管控并对大气污染应急管控效果进行定量化分析。

 

主办单位: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

电话:0519-8568273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