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环保新闻 >> 内容
向绿而行 “碳”索常州高质量发展新路
发布日期:2023-11-20  来源: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近年来,常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奋力描绘美丽常州新画卷。2023年7月,常州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评分位列全国第六、全省第一。


天合光能技术人员在无尘实验室做相关实验


能源转型,发展更绿色的产业

自2017年成为第三批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以来,常州积极构建“双碳”政策体系,坚持重点布局培育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新型碳材料等绿色产业,新能源产业链式发展已蔚然成势,产业投资热度全国第一。

“新能源之都”建设蓬勃发展。2022年,常州GDP约9550亿元,工业经济规模突破2万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1%,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全市动力电池产业产值规模国内第一,份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省三分之二,是长三角锂电池产业链最全、最长的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与此同时,常州一方面加快推动新能源多场景应用,建成空气储能、抽水蓄能和“风光互补”电站,前瞻性布局储能、氢能等新兴赛道,加速新能源渗透;另一方面通过发放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新能源汽车见车率、充电见桩率、光伏电池见板率,全面提升“新能源之都”感受度。

能源结构优化不断创新。从降碳到“零碳”,产业一线“绿色浓度”在持续提升。金坛区利用废弃盐穴资源独有的储存性好、密闭性高的优势,将废弃盐穴变储气“宝库”,开辟中国地下盐穴、矿井等深地资源再利用的新领域,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在用电低谷时把空气压缩,存储在地下盐穴,完成一次充气的周期为8小时,电能转换效率达60%,全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万吨。新北区中水综合利用工程,是从江边污水处理厂接管处理后的中水,输送至高铁新城智慧综合能源站,以热交换形式提取冷热能量,通过“子母站+蜂窝型输配网”输送至千家万户,可为2万多户居民、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集中供冷供热服务,预计年减少碳排放超8万吨,相当于新增800公顷阔叶林。


生态优先,打造更环保的城市

生态环境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着力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积极打通“两山”双向转换通道。全市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覆盖,溧阳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天目湖镇入选“中国生态文明奖”。

长江大保护工程加速推进。长江常州段主岸线曾经化工企业林立、采砂船扎堆,一度集中了全市45%的重大危险源。常州坚持以长江大保护为抓手,累计投入超100亿元,开展“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实现沿江1公里内危化企业全部“清零”,同时破解“化工围江”入选中华环保联合会2023年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如今的滨江岸线,复绿面积超3300亩,形成滨江十里绿廊,建成万亩新龙生态林,加快建设长江生态文化公园,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占比达80.6%、全省第一。

太湖污染治理持续展开。常州太湖湖泊面积40平方公里、占比1.65%,岸线6公里、占比1.5%。常州坚持统筹上下游,统筹全流域,统筹陆域、近岸带、湖泊修举,将滆湖、长荡湖等流域湖泊全部纳入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能力,累计推进1000多个项目,总投入超757亿元。实施新沟河、新孟河等两个超百亿水利工程,深化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家试点,全域开展支流支浜消劣整治,大力推动“污染退、治理进;生产退、生态进;人类退、鱼鸟归”,太湖治理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2023年全面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制定落实“1+8”行动方案,统筹治标与治本、水里与岸上、湖体与流域、内源与外源、应急与常态,努力实现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联治”的转变。

“危污乱散低”整治全力攻坚。常州秉持“始于治理、终于转型”理念,谋划实施“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聚焦电镀、铸造、涂料、印染等4个行业和玻璃钢、汽摩配、干燥设备、灯具、地板等5个特色产业集群,明确三年完成企业整治提升6000家以上、腾退土地空间1万亩以上、低效用地再开发10万亩。2022年,全市整治提升“危污乱散低”企业2569家、盘活批而未供土地1.3万亩、低效用地再开发2.5万亩,获批全省唯一“危污乱散低”出清资源配置改革试点。


节能减排,共享更低碳的生活

在常州,绿色低碳早已融入人们生活。为践行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常州积极推进一次性外卖餐盒等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和建筑垃圾、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创成全国唯一“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建成全国首座碳中和加油站,在全国率先推出地铁乘客“碳减排”账户。

全社会能源消费强度大幅降低。常州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节能高效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大大降低了全市能源消费强度。据核算,2022年常州单位GDP能耗下降11.1%,幅度居全省首位。“十四五”以来,常州单位GDP能耗呈两位数快速降低态势,两年累计下降14.5个百分点。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以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年均1.7%的降幅,支撑了全市“十四五”开局以来GDP年均6.7%的增速。

工业能耗产出效率大幅提升。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大力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工艺技术水平和数字化程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了工业效能的大幅提升。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耗1724.5万吨标煤,比2020年下降7.9%,单位能耗实现产值8.83万元/吨标准煤,产出效率较2020年的5.86万元/吨标准煤提升了50.7%。

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市民生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市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350万平方米,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350多万平方米,依托装配指标监测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信息化。圆满完成国家公交都市和绿色出行示范城市创建验收,成功创建“江苏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实现新增及更新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电动公交“全覆盖”。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联系电话:0519-85682738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 邮编:213022
维护单位: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累计访问量: 网站地图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56  苏ICP备05003616号